说“大多”如此,是并非绝对。记得一次随林区旅游团到泰山观光,在过了云步桥转上“十八盘”的附近看到一簇“金针”拥着两枚吐蕊的黄花,感到分外的亲切。在我们北方草甸子或山的慢坡上六七月份遍野都是的黄花菜,在这泰山的陡坡上竟成了难得的“奇葩”,引人观赏,拍照;在爬完“十八盘”,过了升仙坊,竟然又发现了一株似乎很特殊的树,它的四周围着免人打扰的栏杆,旁边还有个醒目的警示牌写着,“禁止攀折、采摘圣果”。好奇的我,凑近一看,简直是“吓了一跳”!——一那不是我们北方的极其普通的“土而又土”的特产“山丁子”吗?它在此怎么有会享有这么高贵的的礼遇呢?登了泰山之后,我不仅明白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而且更明白了“御山之巅无微草,一枝一叶位不卑”。
这个在北方并不显耀、华贵的朋友——“山丁子”,“五一”过后就忙着抽芽吐蕊,粉红淡雅,清香扑面。这时候的“山丁子”花,营养极其丰富,苦中含香。是当下北方最时尚的延年益寿的、野生“三花茶”(另外是:野北芪花、野玫瑰花)的重要组成。
这种野生的浆果为什么会叫“山丁子”呢?有人对我的询问感到非常可笑。认为自古以来就已有之,万物之名,何求其因啊?但也有的人认为,之所以称之为“山丁子”,一是因为它属野生植物,故冠之为“山”;至于叫“丁子”嘛,则完全是由于它太小了,这个小浆果,长长的把儿(果柄)连着圆圆的小果球不就像一枚“铁钉儿”嘛?叫它“山丁子”不是很贴切吗?不知是也不是,我倒觉得挺有意思。
北方的气温变化十分明显,六七月份非常炎热。“山丁子”在高纬度的强日照的曝晒下,迅速的由干涩开始上浆,由翠绿开始转红,露出诱人的颜色。倘若那个馋嘴的小子摘几颗尝尝,一定会感到已经不那么发涩了,而且有了些酸酸的味道。
九月份的“山丁子”大都“熟透”了,在这“山货”上市的时候,人们纷纷抓紧采摘。那一颗颗玲珑剔透的“山丁子”已经开始发软,为了保存它“完美的形象”,只能轻轻的“撷取”,不可用力;一旦大意,就会捏得一塌糊涂。——形状破损,手中发粘;不待“炮制”就会成了为时尚早的“果酱”。
那颗颗红得像玛瑙似的“山丁子”呀,“莫道颗粒小, 缀满枝头树弯腰”。——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它不仅装点了关山美,它还滋润了你甜美的心灵。采撷归来,你感到的难道仅仅是一筐果实的丰收吗?不,那赢得的更是难以言状的精神享受。——不可与物质等比的惬意的心情与美好的生活┅
这是鲜果“冬储”后的“山丁子”。冬令远宾高客,朋友聚会;促膝交谈,品茗闲聊。可能不乏时鲜的小吃与果品;但若有那么一碟儿“山丁子”,你看那种风味、那个风趣,是不是就迥然不同?人们会不知不觉的唠到家乡,唠到童年,唠到永远不变的、“山丁子”一样的精神和友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