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盛开的时候
——“有 惊 无 险”的 话 别
中午要乘飞机从西安返回了,感觉上午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可以参观一下“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博物馆”可够大的了,前后整整占了一条街;“博物馆”外,沿街栽种了许多让我倾心喜爱的白玉兰。
西北的三月中,正是春寒料峭的季节,还谈不上很“温暖”。花花草草还比较少,只在公园里看到了号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傲寒”梅花在竞相开放。没想到,在这“博物馆”外竟然会看到一排排敢于和争春的梅花“媲美”的白玉兰如此旺盛地开放。
我对花树“玉兰”了解得甚少,只是在课堂上讲授远在春秋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离骚》的时候,才知道:“玉兰花”别名“望春”和“迎春”,属“木兰”科;花树生长南方,先花后叶,有白玉兰、紫玉兰和黄玉兰之分。每当吟诵到他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我都会深深地为他高洁的人格、浪漫的情怀所感动。
如今,漫步在白玉兰下,莹洁的花瓣犹带晨露,阵阵清香随风袭来,沁人心脾。那含苞待放的蓓蕾,如玉质精雕一般剔透可人;那花蕊绽开的花朵,像凝脂一样细腻洁白。即使偶有一枚早开的花瓣随风飘落,也像天鹅的羽毛,荡漾在绿色无多的草坪上,显得那么高贵而脱俗,令人赞叹不已。
真是:一枝数朵花姿异,含苞绽蕊未足奇;玉笋香雪东风望,素雅报春百花稀。
这座《陕西历史博物馆》太大了,光展览面积就有一万平方米以上。展出的内容也太丰富了,除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还有临时陈列,共三大展区,每个展区还有许多展厅。从陕西史前时代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文物繁多,内容详实,弥足珍贵。无外乎被“博物馆”界赞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参观的兴趣正浓时,女儿提醒“只可浏览,不可细看”,时间不能太紧张了。
抓紧返回住处,送站的朋友已经在酒店等候有时了。
驱车去机场,一路上的话题自然是余兴未减的白玉兰、博物馆,博物馆、白玉兰……
西安的朋友边开车,边介绍说,“陕西历史博物馆”代表了我国博物馆最高水平,可与世界一流博物馆媲美,要想看完,没有大半天的时间是不行的;至于白玉兰,很多人都以为玉兰是引进南方的花树,其实它不是南方独有。起码一千年左右的时间,西安就有了栽种玉兰树的历史。
据报导:市辖清禅寺村有一座建于唐代的古刹,寺中的一株见证寺院兴衰的,四人方能合抱的老古树白玉兰近年枯死了。专家考证这棵白玉兰竟然有将近一千三百年的高龄。
还好,一路顺畅。大约在登机前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到达机场。
不一会儿,不知道她从什么地方弄来一盒西安风味小吃“酿皮”来,硬是和妈妈不紧不慢的吃着,唠着,有滋有味的分享。
眼看我们都快要登机了,怎么还没听到女儿那架先飞的飞机登机广播呀。
——依恋与牵挂莫过于挚爱浓郁的亲情,温馨、幽远、芬芳……胜似报春的白玉兰淡雅淳馨,馥慰心田。
老伴不放心,陪着女儿一起“过去看看”……
怎么还不回来?正焦急中,准备电话联系,只见老伴急匆匆地从远处赶回来了。喘着粗气对我说:“好悬,好悬!差一点就‘漏乘’了啊!有半里地远呀!”
几乎同时,女儿短信传来,问妈妈回来了吗?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还叮嘱我们要多保重,一路平安!
——嗨,有惊无险,有惊无险!真不省心,真不省心呀!
现在,我们早已回到了呼伦贝尔;但是那难忘的西安,难忘的白玉兰,那更加难忘的有惊无险的机场话别,依然经常萦绕我的心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