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年代里,人们常常会说:革命的实践中,犯了方向性、路线性的错误是非常危险的;现在,在旅游时,如果也犯了“方向性”或“路线性”的错误,那也同样是非常可怕的。
两次未果的“栈道”寻踪教训了我,让我克服了自以为是的盲目自信,学会了躬身详细的向真正明白的人请教。于是,成功的了却了我根河南山、北山两处的“栈道”攀登的欲望。
两处“栈道”攀登之后,给我的印象是:南山逶迤北山峭,庞然伟岸各奇妙;要享其中真神韵,还得亲身登“栈道”。
我攀登南山“栈道”是在上午,天有些薄雾。河面冰上过往的小路很多,而最终归结到能够通往“栈道”的却只有两条路。过河以后,再经过“药材种植基地”时,我发现那条穿过“基地”之后翻过山梁的雪中小路是多么的“明晰”,又是多么的“隐秘”,
说它“明晰”,是因为众多过了河的欲要登临“栈道”的上山足迹,许多都汇结在这里后穿过“基地”登山。茫茫的雪地,被来往的行人踩成一条将近一尺宽的深深的小道,小道踩得地面平平、道的两边儿整整齐齐,形成一个深深的“槽型”道路。路旁厚厚的积雪要明显地高出它半尺多。你说它“明晰”不“明晰”。要说它“隐秘”,也实在是“隐秘”:三面环绕着密林的偌大个“基地”覆盖着厚厚的白雪,上面的小道就像铺满了白面的大大的案板上按在面粉里一根细细的“曲里拐弯”的面条,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对于“外乡人”要想找到它,你说“隐秘”不“隐秘”?
南山的“栈道”是上下“复合式”的“栈道”。南道为下,多走沟谷;北道为上,多越山岭。两条各抱地势,依山环绕的“栈道”加起来不止十里之远。它们“腾挪跌宕”的行进之中有四个交汇点——那就是设在陡峭山头的像长城的“烽火楼”一样高耸的观景台。
行走在被四周茂密的森林荫蔽的“栈道”,穿高山越低谷。“栈道”两侧白雪皑皑,树上披满了银白色绝美的我们称之为“树挂”的雾凇,煞是好看。大声吼一下就会震得雾凇美丽的霜花像清风一样纷纷扬扬的地飘下,洗净了空气,洗净了心扉,洗净了山谷。心灵仿佛受到了净化的洗礼,有一种不知不觉地远离尘嚣的虚无缥缈中,野老洪荒恬然自得的感觉。由山谷爬过山坡,移步换景贪婪观赏,美不胜收。
披一身散落的雾凇,登上山头酷似龙头昂首的观景台,四下瞭望,真有“银装素裹小天下”的体验。回首望来路,“栈道”掩映在山峦里,犹如银龙游林海,遒劲盘旋。白桦黑松陡峭在山顶,有的就成排的直截长在高高的观景台上;然而,只在伸手可及的观景台下方,不出几步之遥的斜坡上高大的树木顶冠却只能达到观景台的脚下,足见山坡的陡峭——抚摸台下松,还需深鞠躬;非为你身高,栈道有奇功!
登上北山“栈道”时,是在晴朗的下午。我是从很陡的南面爬上去的。有人告诉我,要从山的西面绕道北面的后山才可以登“栈道”;可是,当我走到南坡山脚下时,隐约的看到山坡半腰有一个红色的“小点儿”在向上移动。——有人在这此登山,我不妨试试!
不是我爱冒险,实在是绕道后山太远;而且,来去都要走后山的同一条路,是不是会错过许多难得的好看景致啊?
开始还好,坡度不算太大;可是,当我快要爬到半山腰的时候,陡坡的坡度却明显极度增大,像几乎接近60度的梯子一样峭起,有的地方积着厚厚的雪,有的地方被强风吹得岩石裸露,必须把戴在手上的厚“手闷子”插在雪里,四肢一起努力才能前行。确实不好攀登。尤其是快到山顶时,横着山腰向上刮起一阵雪风,真是让我切实地体会到了什么是“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我只好背靠着山,面略向着南面,侧着身子,以求保持身体平稳并抵御那势头凶猛的凛冽寒风。
哇塞!侧身以观,远处苍茫的雪山,衬着蔚蓝的天空,环绕着被鸟瞰下的街道划成一排排方阵似的鳞次栉比的楼房明晰透彻,历历在目,整个市区尽收眼底。好美的景色!我几乎是一步一回头的爬上山顶的。——不由此登山,怎得如此好景?
登到山顶即是“栈道”的顶峰。观景台就设置在高耸的“微波塔”西侧。顶端松树林立,白桦漫绕坡谷;远望结满雾凇的树林环绕山头,就像白云在山间飘荡;近看晶莹的雾凇枝干,在阳光的照耀射下简直就是玲珑剔透的“琼枝瑶树”和雪白耀眼的“珊瑚”。——美得让人痴迷,令人陶醉。
待上观景台,凭栏而望,不禁感到:赞美之心有之,语言却极度贫乏,“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神高气爽,感慨万千”等等等等,皆不足以言表。
几处看点上正有许多摄影爱好者架着长短不一的相机,在扑捉着心仪的北国独特的绝美风光。密林迂回的“栈道”旁,一个身着猩红斗篷的顽童正在和妈妈在雪中嬉戏,爸爸匍匐在深雪里为他们“乐而不疲”地为他们抢拍着动人的镜头。
我由衷地醉心于这美好的情景之中,真的有心也躺在这样晶莹而多情,寒冷而温馨的环境里,享受享受,体验体验那种纯真而又浪漫的自然与天伦完美结合,欣慰而又难得的高雅风情与乐趣。——哎,童心在,可奈可奈人已老迈!
冬游高山“栈道”,深感趣味良多;心中兴奋不已,无奈笔墨羞涩。——余兴以后待续,莫嫌老汉啰嗦。
归来,赋诗一首,以抒情怀。
“栈道”高山走银龙
漫雪吹大岭,
凛冽过河风;
十里盘山栈道,
而今得意行。
远离尘嚣外,
犹如童话中;
崖上突兀观景台,
昂首酷似腾云龙。
逶迤密林里,
陡峭敢凭空;
隐身林莽静,
鸟瞰河西东。
步云直上与山齐,
挥手落雾凇;
素裹银装接远岭,
高低趣无穷。
非临此境界呀,
焉知景不同?
吟啸一声空谷近,
龙尾甩过几山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