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中的雨巷……
今天计划活动的内容是参观岳麓书院、湖南大学和登岳麓山。从住地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到岳麓书院并不太远,乘车也就是十几分钟。
雨,从清晨起来就滴滴答答地下。
司机一边开车,一边介绍;只一会儿功夫,他突然说,这就是湖南大学。我正纳闷:这是怎么进到人家大学里面来的呢,也没看见大门呀?
——遇到这种情况,每个外来的旅游的人都会有这种疑惑。
其实,湖南大学的校园就在风景区的里面,它可能是全国唯一的一所真正没有大门、没有围墙的大学。只在学区的公交路口旁立了一方题有湖南大学校名的石碑。
透过细雨朦胧的窗外,还没等我仔细地瞧见什么,车便拐了一个弯儿,停在了路边。——岳麓书院到了。
雨天旅游是件烦人的事,好在岳麓书院,庭院深深,密布楼台馆廊,即可参观寻古,又可避免雨淋之苦。
岳麓书院规模宏大,不愧为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之一。它建于北宋开宝年间,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涌现出诸如朱熹、张栻、王夫之等著名人物;明清鼎盛,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梁启超、蔡锷等等不胜枚举。难怪,余秋雨对此评价说:“你看整整一个清代,那些需要费脑子的事情,不就被这个山间庭院吞吐得差不多了?”
——真是:雄才高辩震华堂,道南正脉世流芳。
对此,不由得引起我这教书人的一串串地联想:古代著名的的书院有这么辉煌的业绩,涌现众多大师级的人才;而今天的高等学府为什么罕见如此成就,出不了那么著名的大师,成不了有影响的学派?教育是进步了,还是滞后了?
雨淅沥沥的仍然不紧不慢地下着。我们撑着伞走在岳麓书院的雨巷。观碑堂、文庙,识历史深蕴;赏轩斋、书楼,感文脉悠长。
出岳麓书院西门,即是岳麓山下。沿山路右拐,溯路边溪流,上行二三百米就到了我国四大名亭(滁县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之一的“爱晚亭”。
虽在雨中,远远的就看到了亭楼上毛主席手书的“爱晚亭”三个遒劲的红色大字。
爱晚亭,本来就是风景区的名胜,一向登临观赏者甚众。此时,适值雨中,避雨、休息、准备登山者咸会一亭,倒也热闹。
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预报说是中雨,这中雨是雨水下的量居中啊,还是时间不长不短的那个中啊?
原计划登岳麓山看桫椤,居高览胜,远眺湘江橘子洲;可是,让这个“中雨”一闹腾,只好忍痛作罢。
正待起身下山,恰遇一位湖大美术生在做勤工俭学活动,推销他们手绘的风景明信片。与这位参与绘制的大学生攀谈,深感心灵手巧,精神可嘉。购之一套,表示支持,权为纪念。
带着未能继续登上岳麓山的些许遗憾,下得山来。
我们顺着岳麓山路沿山而下,返回这所没有围墙、没有校门的湖南大学校区。
午饭后,我们悠闲在细雨未停的湖大“外语公园”,院内花草葱茏,环境优雅。由一种好奇心的驱使,我们悄悄地踱进外语学院的教学楼。学生们的雨伞一律整齐的挂在走廊里,学生或在午休或在自习,偌大个一层楼道毫无杂音,分外宁静。不便打扰,穿堂而过。
沿路前行,发现,毛主席1950年手书熠熠生辉的“湖南大学”校牌就悬挂在学校办公楼的正门上,与湖大东方红广场上的毛主席塑像相望。
东方红广场处于湖南大学校园的中心位置,高大的毛主席塑像矗立在广场正中。我们瞻仰良久,拍摄留念。有人评价这尊塑像神态特点是:视野胸襟开阔,感情深沉飞扬。——说得质朴、真实。
说到东方红广场,不能不提一提处在东方红广场东北角绿荫丛中,岳麓书院大门前面200米处的那座古典俭素的“自卑亭”。
这座自卑亭是旧时通往岳麓书院的入口所建的别有深意而又很著名的歇脚亭。自卑亭的亭名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是说,道德修养,好比长途跋涉,一定要从近的地方开始;又像是攀登高峰,一定得从低处进行。
自卑亭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我在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借“自卑亭”而议论的题为《欲登高 必自卑》的文章,故而来到湖大,对自卑亭犹有情感。
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再见,名学府、古书院、远近驰名的岳麓山!
女儿原打算还要去拜访一位曾经与她同在深圳闯天下,现居长沙的挚友;可是,由于被我们执意参观所累,而终未能成行。事后少不了要遭到抱怨。——爱之深,怨之甚,那是难免的。
昨日游橘子洲相陪相伴的朋友,因公外出,还特意安排司机前来送行。司机分外热情,还特意带我们到声名遐尔的百年老店“杨裕兴”面馆去品尝了独具特色的长沙正宗米粉。至诚之举,实在让我们过意不去,不由得心存浓重的感激之情。
——美丽的长沙让人留恋,让人难以忘怀。
评论